杀死中医不用刀,只要西医开中药!
绝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经历:去医院看病,西医除了检查和开西药,一样会给患者开中药或中成药。
感冒开蒲地蓝、板蓝根、清开灵颗粒;
咳嗽开蛇胆川贝、肺热咳喘口服液、连花清瘟胶囊,
输液还会加上鱼腥草、小柴胡、双黄连注射液
……
许多患者吃了这样的中成药,病情没有好转反而加重,或出现了一些副作用,于是便觉得中药无用、骗钱。
而患者们不会想到的是:
这药开的对吗?
Ta有具有最基本的开中药的资格吗?
1
西医院校中医教育几乎为零
众所周知,成为一名中医需要一些基本素养。
望闻问切、辨证施治、四性五味、君臣佐使、性味归经等等,这些理论的每一个字都具有深刻的内涵。
要想给患者开中药治病,这些基本的中医知识怎么能不知道?
而实际上,99%以上的西医,都根本不了解,也不理解这些理论!
我有一个朋友,毕业于一流的西医类院校——上海医科大学,然后进入某三甲医院的内科做医生。
据他讲,他一年要开几十万中成药。
但他对中医的了解呢?
几乎为零!
在大学六年中,他们只在大学四年级左右,学了一个学期的《中医学》考查课!
所谓考查课,指的是只要及格就可以,属于可有可无的科目。
他们在大学学习的课程不知道有几十门,涉及中医的只有这一门。这样的课程,对于西医院校的学生,根本不会放在心上。
上这门课,三分之一的学生都会逃课,剩下的大部分同学都在课上复习其他重要的专业课的内容。到期末的时候,跟着老师划一划重点。
他考前花了一个通宵,就把老师划的重点背下,考了80多的高分。
博大精深的中医,对于西医院校的学生的来说,就是应付考试而已。
他们对于中医理论、辨证施治、四性五味既不理解、也不认同。
简直浅薄的可怜。
可是出了学校之后,他们就要依靠这一点点浅薄的知识,
给患者开方抓药。
连方子都记不住怎么开中药?
套模板。
不信你可以打听一下,即使是在中医院,很多科室也是多西医。
常用的中药方子就那么几个,给病人开方的时候随性加减一下,就算是化裁了。
根本不存在随证加减这一说。
反正在他们眼里,中药吃不死人,病人又放心,还能给医院创收,何乐而不开呢?
简直如同儿戏。
中药的名声就是这样一次次的无效、创收的污浊中被毁了!
2
谁为中成药的滥用背锅?
就因为大医院的医生们对中药的认识都不足、医术不精,才使得这些年中医药的发展都是战战兢兢,如履薄冰。
我们的医生临床的时候,总是碰到病人问:中药好是好,可是毒副作用不明,不敢给孩子用啊。
医生听后苦笑不得。
中药何来毒副作用一说?
是药三分毒,指的是药有三分偏性,来纠正人体的偏性。
这里的毒性,指的就是药物的偏性,即中药的药性。
没有这点药性,还怎么治病?
看到这儿,有人要说了,那这些年层出不穷的中成药中毒事件怎么说?
这个锅,中药可不背!
归根到底,还是用药的人水平不到家。
长期以来,茵栀黄一直是小儿黄疸的常用药。
但很多妈妈都反映,宝宝吃了以后腹泻不止,小屁股都要淹烂了!
看看茵栀黄的成分:茵陈、栀子、黄芩、金银花,全是寒凉药!
宝宝刚出生,本来阳气就弱,身体的各个部分发育也不完全,用这么寒凉的药,能不腹泻吗?
中医用茵栀黄去小儿黄疸,是给妈妈服用,孩子通过乳汁吸收药性,寒凉就会被大大的减弱;
黄疸消退后,还再让妈妈用温补的药,以恢复寒凉对妈妈和宝宝的伤害。
西医只看到茵栀黄对小儿黄疸效果显著,却不懂中药的药性,一味的照搬乱用,让多少孩子一出生阳气就受到严重的伤害!
前段时间,有位宝妈找到我们,说孩子感冒咳嗽的厉害,去医院拿了药也不见好。
我们问她,之前吃的什么药?
她说是消炎药和蒲地蓝颗粒。孩子上一次感冒,吃上这个药就好了。
结果不久,孩子又感冒咳嗽了,去医院医生还是让她这样吃,却越吃越严重了!
仔细一问:孩子上次咳嗽是喉咙干痒,干咳无痰;这次是肺部的咳嗽,伴有白痰。
虽然都是感冒咳嗽,症状不一样,用药怎么可能一样?
孩子上次咳嗽,肺部有虚火,吃了蒲地蓝缓解了当时的症状,却把寒气闷在了肺里;
这次受寒又咳嗽,肺部的寒气更重了,再吃蒲地蓝颗粒可不是越来越重吗!
西医滥用中药,清热类的中成药是主战场:双黄连类、牛黄解毒片、板蓝根、抗病毒口服液还有一些通便的麻仁胶囊、通便茶和清热止咳的蛇胆川贝、琵琶止咳露等等之类。
他们才不管你对证不对证,什么寒热温凉,说明书上说能治这个病就大胆的开是了,吃坏了是中药的副作用,不是他们的责任!
3
去年,多种中药注射液说明书修订的事闹的沸沸扬扬。
其中,应用最广泛的柴胡注射液被标注8种不良反应!最关键的是在禁忌中明确标明儿童禁用,还有10大类的用药注意事项。
很多父母看过说明书之后就认为是柴胡有毒,连小柴胡颗粒都不敢给孩子用了。
说到底,这些问题实际上是管理的西化和监管的西化。
中草药是以药性之偏纠正人体之偏,用的是药的什么?用药物的四气五味,温凉寒热、酸苦甘辛咸、升降沉浮来调整人体的不平衡,而不是用的它的化学成分。
现在动辄就要讲中药的有效成分,连药典都是写所谓的有效成分。
按照西医的思维,这种成分有效,把它做成提取剂岂不是事半功倍?
但问题是:中药提取剂≠中药。
黄连里确实含有黄连素,但是黄连素不是黄连;
人参里确实含有皂苷,但是皂苷不能代替人参;
青蒿里确实有青蒿素,但是青蒿素也不等于青蒿;
中医中,最值钱的,是中医辨证的能力
“观其脉证,知犯何逆,随证治之。"
什么时候,西医能把这个本事学会了,再来分中医药这杯羹吧!
4
西医开中药,怎么解决?
我们希望医院能有成熟的中医部,也希望除了西医院,我国能建起更多正儿八经的中医院;
除此之外,更要普及中医教育,让普通民众在中医用药中也有鉴别能力。
借用名中医张晓彤的话来说:
“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”,绝不是一般地说就是把经验总结出来,而是要把中医全套的理论体系从中医的每一个环节都强化起来,这样才行。
教育得培养出正经的中医人才,更不能培养出李今庸老先生说的“中医的掘墓人”。
关于中医人才的成长,经过这么多年,我发现就是三个要素,第一个要素是读经典,要读、要大量地背诵;
第二个要素是早临床,一定要马上去实践,学了以后就要在实践中用。实际上以前在中国,学中医的小学徒就可以开方子,给家人、朋友开个小方子,治个小病不是不可以。这样可以建立信心,还有了实践经验。
第三个要素就是要跟师,跟名师。没有传承,中医是学不了的,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,没有传承不成。中医讲“医不三世,不服其药”,讲的就是传承。而西方的教育体系不适合中医的教育,也就培养不出真正的中医人才。
为了更好的弘扬中医,普及中医教育
我们今天起入驻抖音啦!
一分钟中医小知识,让健康多一点